欢迎进入港澳资讯网官方网站!
今天是 2023年 07月 24日 星期一
港澳资讯网
News Centres
新闻中心
本院动态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本院动态 >
教育部重点课题 “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报告会在京举行
2022-03-14 返回列表
       2022年3月11日下午,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报告会在北京文化大厦举行。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郭绍青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刘复兴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副部长/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刘三女牙教授、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祁建新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桑国元教授五位专家在线参会指导。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分研究生以及课题实验校部分师生在线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李厚时老师主持。
港澳资讯网
       课题负责人宣小红教授从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进程、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及建议等方面汇报了课题主要研究成果及研究情况。宣教授指出,鉴于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变革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以及教育信息化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重硬件,轻应用”的弊端,课题组坚持育人本位的价值取向,通过单位教育信息化设施对教育效率和师生发展的实际贡献率等指标设置引导区域教育信息化软实力建设的方向。宣小红教授介绍了实证研究过程和重要成果,课题组在广州、苏州(太仓)、安庆、成都、沈阳等地合作建立了课题研究实验区,经过五年的持续研究、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完成了指标体系的实验验证以及信息化与学生发展相关性分析,取得了包括育人本位的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理论依据、指标体系以及模型建构等创新型研究成果;发表了四篇高质量论文,包括:《育人本位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作者宣小红等,刊载于《中国教学学刊》2020年第8期);《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实证研究》(作者宣小红等,刊载于《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第9期);《中小学生信息素养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作者宣小红等,刊载于《当代教育科学》2021年第12期);《创新教育普及社会背景、理论依据和行动策略》(作者石邦宏,刊载于《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年第4期)。课题组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一是育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是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依据;二是育人本位的水平评价引导基础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三是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结构失衡,软实力急需提升;四是学生信息素养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根据研究结论,宣小红教授提出了四个政策建议,即促进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优质均衡发展、把提高师生信息素养作为信息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借助信息技术改善家庭教育资源环境以及重视信息伦理建设;希望通过水平评价,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引向培养德才兼备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的战略目标上来。
       课题组成员、港澳资讯网院长石邦宏教授首先感谢各位专家到会指导,并从四个方面补充介绍了课题研究情况,一是课题研究成果的理论依据可靠、成熟,课题组对核心素养本位的教育改革的理解是准确的,对教育趋势和方向的判断是准确的,认为未来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教育信息化无论发展到怎样的阶段,始终都要为这个育人目标服务;二是通过指标和权重上的设置抽象掉技术上的区域差异,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的区域可比较性,更多聚焦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效率和师生发展的真实贡献率,同时不排斥新技术的应用,而是把新技术的应用引向有利于育人质量提高的方向;三是通过信息化水平评价引导各类教育主体的行为转变,从而不断增进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贡献;四是初步构建了教育信息化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型,为通过持续深化的实证研究不断优化指标体系、把信息化水平评价统一到教育综合评价改革的总体目标上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课题组成员、港澳资讯网副院长马世洪博士,课题组成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纪效珲博士分别就实证研究过程中的重要发现以及指标权重设置的科学依据作了补充发言。
港澳资讯网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郭绍青教授首先发表了指导意见。郭教授认为,首先,课题组研制的育人本位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整体发展、对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以及教师培训计划具有指导作用;其次,指标体系经过了实验验证,验证的数据又反过来证明或者支撑了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完整性;第三,课题组构建了关系分析模型,在解决了数据标准之后,接着是解决了数据采集问题和数据分析问题。关系模型的构建,对于引导后期教育治理的可视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总体来看,整个研究的过程严谨,研究的产出有四篇高质量学术论文,效果比较好。建议研究成果能够在宏观管理中得到推广应用。同时,希望未来能够建立基础教育信息化数据库,推动相关政策出台。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刘复兴教授认为,第一,成果具有创新性,研究问题聚焦在区域化信息化水平研究上是一个特色,信息化有很多层面,可以从国家层面、区域层面来考虑也可以从学校的角度,但区域层面的研究、区域层次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第二,育人为本的价值观具有针对性,信息化发展过程当中确实存在着“重设施、重设备、轻应用、轻育人”现象,课题组鲜明的提出“育人为本”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具有非常好的导向作用;第三,特别重视指标的研究、模型的分析,得出具有操作性的成果,聚焦在区域层面进行指标的验证、区域的实验也是一个突破和创新;第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方面,有理论方面的突破,提出了若干有启发性的结论,另一方面,通过指标制定,通过实验区的实验,在课题研究过程当中可以影响到实践,而且政策建议很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第五,学术成果和课题研究的主题紧密结合,学术成果的发表也推进了课题的进展。总的来说,课题很好的完成了或者超额完成了项目的要求。刘教授建议,对教育信息化的概念要做更加宽泛的认识,因为技术进步非常快,某种意义上来讲,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甚至一些理论是跟着技术在跑,技术的迭代,新技术的发展突破和应用层出不穷,特别是若干前沿技术的综合影响跟过去七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技术发展还不太一样。所以,要把技术的迭代发展、众多技术的井喷式发展及其应用,综合起来去考虑教育信息化,而不仅仅是把它放在一个网络、计算机的应用乃至大数据这样一个层面上去考虑,这是讨论信息化问题突出的一个特点。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副部长/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刘三女牙教授首先强调,课题组对研究方向的把握非常准确,而且具有很高的高度,也有很强的预见性。基础教育融合的速度越来越快,技术对教育创新和改革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但也面临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教育信息化如何回归到育人本位上来,课题组把育人本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来研制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非常值得肯定;第二,项目成果丰富,无论是学术成果,还是在实践验证中得到的结论以及相关的政策建议,有很强的理论指导价值和实用价值;第三,政策建议紧紧的把握了教育信息化当前和未来发展阶段的脉络。比如说,优质均衡就包含着育人本位的重要内容。因为优质均衡不仅仅是资源的均衡,更多的是强调质量,而且也不是同质化的均衡,而是包含了个性化、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包容性的优质均衡。还有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体系里面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课题组通过指标体系的验证、模型的建立以及在实践应用中验证得出的结论非常宝贵。建议:一是希望项目组将指标体系能够更好的放到学校微观的层面或者说放大到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大的层面,来更好的去验证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以更好的指导更大范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评估;二是教育信息化坚持“应用为王”,怎样更好的服务于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政策,政策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非常值得观察。如果把这个维度做一些细分,跟育人本位的评价指标相结合,可操作性会更强。
       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祁建新研究员认为,课题成果具有时代性,课题与国家教育改革保持高度一致,信息素养又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核心素养保持高度一致,特别是对教育信息化怎么来体现全面育人具有引领性;课题成果具有科学性,数据的采集、模型的建构虽然比较难,但经过验证的结论对教育信息化软实力建设会有新的推动。建议选一些区域和学校进行成果推广与应用。个性化的教学,老师还是简单的资源应用比较多,简单的运用信息技术和学生进行对话,在教学质量的评价上还没完全进入到育人为本,课题组提出的育人本位的评价很有引领性。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桑国元教授指出,课题研究问题的设计,研究内容的确定,研究方法的选择,高质量成果的产出,逻辑非常清晰,质量非常高。第一个是时代性,党和国家非常关注优质均衡发展、教育的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课题研究成果、实验区的选择等方面体现了非常强的时代性;第二个是方向性,我们到全国各地的乡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走访了不少,你会看到甚至是在大山深处设备也是非常齐全的,包括电子互动白板等等,但你会发现他们基本上不用甚至是不会使用,不知道怎么去开机去操作,所以说我们设备有了,但信息化本身有没有达到育人的目标,确实是现实当中的一个非常大的困惑,所以课题组在价值取向的定位非常的精准;第三个是引领性,体现在教育信息化的同类指标当中具有引领性;第四个是应用性,因为不限于做了一些研究、发了论文,而在实验区应用了指标体系,包括它的迭代升级、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测评以及信息化水平和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建议:一是更多关注教师信息化素养、教师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能力,深入研究设备、技术没有得到很好应用的原因;二是研究成果助力更多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除了引领软硬件建设,对教师信息化素养、学生信息化素养、甚至是家长信息化素养测评做出贡献。
       宣小红教授对专家高水平指导表示衷心感谢,专家意见建议前沿、准确、到位,课题组将不断完善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理论与标准,推动研究成果在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转化,从而为“十四五”期间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做出实际贡献。
       李厚时老师在总结发言中,感谢专家为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及转化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和具体化操作建议,同时建议课题组持续追踪研究,加快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力。
版权所有:港澳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