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资讯网-免费完整资料
欢迎进入港澳资讯网官方网站!
今天是 2023年 09月 19日 星期二
港澳资讯网
News Centres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应为高校内生需求
2023-09-18 返回列表
 
学科专业结构和质量直接影响立德树人的成效。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不断推进。国家和各省市都在积极深化相关工作,推动高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学科专业的供给侧改革,全面提高专业人才自主培养的能力和质量。
 
必须承认,目前国内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整体上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已经是各界公认的问题,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之间存在脱节也已成为广泛共识。高校如何才能主动适应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社会治理等需求,前瞻性地做好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及时乃至超前回应国家和社会需要,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根本逻辑应该是什么?是在未来的评估中争取更多优秀级别的学科、淘汰更多良好以下级别的学科吗?现实中,有很多高校领导仍在按照这样的逻辑考虑未来的学科布局。从国家督导评价改革的整体导向看,这种认识显然已滞后于当前发展。
 
不同大学有不同的学科生态,如果一味考虑学科在各类评估中的显示度,就会导致资源始终注入强势学科,但必要的支撑性学科却陷入发展困局。最终,国家所提出的调整优化20%学科专业的要求会成为淘汰学科的“政策工具”。
 
新一轮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什么?
 
政策导向需要淘汰的是社会需求明显不足、毕业生去向落实情况过低,且不适应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如果评估结果是优秀,但是整个学科专业已严重老化、落后,那么对这样的学科专业便不能一味维持高投入。
 
相反,如果评估结果不够理想,但是相关学科专业培养的人才有很强烈的社会需求,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认可,甚至相关学科和专业还处于紧缺清单中,就不能只看评估结果而轻易“下刀”。
 
此外,还有不少面向未来而考虑新增的学科专业,必须有高度前瞻性的眼光,就更不能用短期内的评估结果进行考量。
 
这一轮国家驱动的学科专业调整优化与以往并不相同。过去更多是为了治理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摊大饼”的现象,最终导致资源摊薄却质量低下。但本轮学科专业调整优化的根本动力在于高校目前所设学科专业绝大部分与传统产业发展相适应,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技术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
 
也正因如此,这一轮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重点不能聚焦在“保留哪些学科专业,砍掉哪些学科专业”这样的问题上。需求和质量双重决定需要淘汰的才能被淘汰;对于国家和社会急需的学科专业,以及新兴交叉学科专业,高校具备条件的可适当新增;对于大量传统学科专业,则要根据产业和技术的升级,对学科专业进行系统改造。
 
在这一轮学科专业调整政策中,市场和产业需求才是决定性的。政府引导应建立在科学分析市场和产业需求的基础上,由此才能科学地提出引导性政策。高校则应该成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主体。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不少发展势头很好的高校已经建立起良好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机制,这种机制已成为高校学科布局工作的一部分,以及高校学科生态优化的重要变量。不过,仍有大批高校始终认为学科专业调整涉及复杂的利益问题,不敢真正动刀。
 
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本应是高校的内生需求。高校办哪些学科和专业、怎样进行学科和专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一定要根据市场动态需求和政府宏观调控进行综合考量。“增减并调”等措施固然是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的重要举措,但高校主动适应产业发展趋势,对现有学科专业从需求、理念、标准、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估,及时将相关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成果、产业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全过程,也是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举措。
 
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应遵循依法治校的基本原则。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属于“三重一大”事项,要遵循规范的议事规则,也应当通过成文政策和制度形式做好调整工作,规避法治风险,不能因领导个人主观观点或好恶,以及学科资源配置博弈而随意伤害弱势学科。
 
如果部分高校不能主动性、前瞻性地做好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那么政府很可能会配套强制性的政策措施,高校也可能因为这种被动而影响未来的公共资源投入。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高校应当将这项工作看作是事关学校未来发展战略的“关键棋”。
 
 
作者:张端鸿 同济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23/9/10


版权所有:港澳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