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全球首次PISA创造力思维测评:数字资源具有强化作用
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PISA 2022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表现结果,这是全球范围首次对学生创造力进行测量,64个国家及经济体的15岁学生参加了创造性思维的认知测评,74个国家及经济体完成了相关问卷调查。数据结果反映出各国及地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整体表现如何?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学校因素有哪些?一起来看——
一、各国及地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整体表现
PISA视域下的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人们在技术和艺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大创造力”,而是在学校学习等日常情境中,通过实践展示出的可教、可测的能力,即通常称之为“小创造力”。基于上述内涵,PISA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界定为学生有效参与创意构思的过程,分别从创造性表达和创造性问题解决的任务情境中测量学生建构创造性知识的认知技能。
(一)平均成绩:国家及经济体间差距较大
PISA 2022 创造性思维测评成绩的分数范围在0-60分。结果显示,OECD国家15岁学生的平均成绩为33分,标准差为10.8分。新加坡学生的平均分为41分,在所有参加创造性思维测评的64个国家及经济体中排名第一。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平均成绩均为32分,低于均值,与新加坡学生的成绩相差接近于1个OECD平均成绩的标准差,但学生在PISA 2022的阅读、数学和科学成绩均高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
(二)精熟度分布:高端水平学生不足
为了更好地帮助各国及地区解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平均成绩,PISA根据学生完成任务所需技能的要求,把创造性思维平均分数划分为7个精熟度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低于1级到6级水平。
1. 创造性思维表现达到“基本水平”的学生比例分布。创造性思维3级精熟度水平为“基本水平”,表示学生能够完成简单或中等复杂要求的创造性表达和问题解决的任务,提出合适的想法。大部分国家及经济体的15岁学生创造性思维达到3级或4级精熟度水平。50%的OECD国家的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了4级及以上精熟度水平。这表明,仍然还有约一半的OECD国家的15岁学生创造性思维在3级及以下精熟度水平,他们在日常问题解决情境中,在基于不同任务提出原创性及不同想法方面存在困难。
2. 创造性思维达到“高端水平”的学生比例分布。PISA把创造性思维精熟度水平达到5级和6级的学生界定为“表现卓越”的群体。新加坡、澳大利亚、芬兰、新西兰、加拿大和韩国15岁学生中创造性思维达到高端水平(5级和6级精熟度水平)的学生占比最大。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表现达到高端水平的比例低于25%。
二、全球范围学生创造性思维出现的群体差异
(一)女生具有绝对优势,芬兰的性别差距较大。几乎在所有参加测试的国家(智利、墨西哥和秘鲁除外)中,女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平均成绩显著高于男生。在创造性思维平均成绩最高的新加坡,女生的成绩高于男生约3分。芬兰的男女生成绩差距最大,分值差达到6分。
(二) 职校生的创造性思维表现弱于普通中学的学生,但差距弱于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成绩上的差距。即使在职业教育传统强国德国,职校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平均成绩与普通中学学生的差距也超过了7分。进一步分析后发现,与普通中学学生相比,职校生创造性思维表现的不足很大程度上是阅读、数学和科学等基础素养支撑不足所导致的。这与职业学校长期存在不重视公共基础课等问题有关。
三、创造性思维与基础素养的关系
创造性思维是不同于阅读、数学等基础素养的能力。根据结果显示,将学生创造性思维成绩与阅读、数学和科学等3个PISA 2022核心领域测试成绩的相关强度进行比较,其与各领域的相关强度(与数学:0.67,与阅读:0.66,与科学:0.66)均弱于上述3个领域间的相关强度(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8)。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数学、阅读等基础素养与创造性思维显著相关,但它是不同于上述三项基础素养的能力。
四、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学校因素
(一)课堂教学策略。已有研究发现,小组活动、通过头脑风暴寻找想法、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以及在项目学习活动中融入绘画、作诗等创意性任务等均有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PISA 2022通过学生问卷询问了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支持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策略。结果表明:
第一,报告教师会在课堂上鼓励他们摆脱常规思路,提出原创性的答案或创造性的解决方案的学生,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成绩比其他学生高出0.2分。
第二,报告教师会在课堂上帮助他们尝试想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的学生,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成绩比其他学生高出0.3分。
第三,报告教师会在作业中给予他们充足时间提出创造性解决方案的学生,他们在社会问题解决领域和产生多样化想法的构思过程中比其他学生表现得更好。
(二)学校活动参与频率。PISA 2022通过校长和学生问卷询问了学校开设课后活动的情况,包括艺术课程、创意写作、计算机编程和戏剧等。有悖于常识的结果是,一方面,虽然社会经济背景处于有利地位的学校确实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校园活动,但社会经济背景处于不利位置的学校其学生参加课后活动的频率反而更高。
另一方面,在综合考虑了学生、学校的社会经济背景以及学生的阅读和数学成绩后,参加在校活动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绩无强关联。但从参加学校活动的频率看,尽管过多参与学校活动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不利,但每周参加1次或2次学校活动的学生,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成绩显著高于不参加或过多参加的学生。
(三)数字化赋能。PISA 2022通过学生问卷询问了他们在校使用数字资源进行学习的频率。数据结果发现,学生每天在校使用数字资源学习1小时有助于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成绩(约0.2分)。50%的学生报告他们每天在校外使用数字资源学习至少1小时,这些学生比具有相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在创造性思维的成绩上高0.8分。但当学生在校或校外使用数字资源进行学习的时间超过1小时,其创造性思维的成绩出现了下降。可见,设定适量的使用时间、明确使用数字资源的目的及场景是数字化赋能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来源丨《人民教育》,原标题为《全球15岁学生创造力发展水平及培养路径——基于PISA 2022创造性思维结果的洞察》,有删改
作者丨徐瑾劼(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育部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决策实验室副教授)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与技能司司长,教育政策特别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