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港澳资讯网官方网站!
今天是 2023年 07月 24日 星期一
港澳资讯网
Huizhong Observation
惠众观察
惠众观察
港澳资讯网
惠众观察 您的位置:主页 > 惠众观察 >
【创新教育】新形势下学校文化建设如何再次高阶发力?
2022-12-19 返回列表

近年来,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的大规模学校改进取得了良好成效,普遍提高了学校管理和领导的平均水平。面对“十四五”时期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新要求,学校文化建设如何在已有研究成果和标准化实践的基础上再次高阶发力,继续助益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校长文化领导力的提高?为此,笔者基于14年的持续研究,建构了学校文化驱动模型的知识体系,包括三个知识模块、九个知识单元和34个要素,[1]在此基础上,对问题解决经验进一步汇集和抽象,概括性地提出分类管理、分层建设和分步工作三条建议,以推动高质量学校文化建设和研究过程,形成清晰、精微和饱满的管理审美效果,形成可言说的高质量的学校特色。
一 学校文化的分类管理
学校文化的分类逻辑及其依据,是学校文化建设大处着眼与细处着手的根据。笔者在研究中对诸多学者的主张做了整合和化用,提出学校文化类别的几组概念及其大致的对应关系:明述文化、可见文化、言传文化和公开文本的意义,与学校显性文化的意义相对应,表现在文化文本、作品和活动等文化形式中;默会文化、不可见文化、意会文化和隐藏内容的意义,与隐性文化意义相对应,表现在学校传统、人际关系、个人品质与动机、能力和技能、情绪劳动等方面。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之间不存在严格的对立关系,意会文化也不全是隐藏的内容,隐藏内容中也存在光明和美好的成分,这部分内容被识别后,容易转化成为公开文本。[2]
学校文化分类管理,是指依据学校明述文化和默会文化(或称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类型进行管理,目前中小学常用的途径和办法有以下三种。
1. 言述有方:建好学校明述文化
学校明述文化是管理框架,是管理认知、管理流程的确定性和清晰性,必要而硬核,可以从大到小进行设计,也可采用自下而上的倒叙方法。言述有方是学校明述文化建设的方向和途径,具体包括三种办法。
一是详略得当。指学校所公开宣示的办学理念体系等表述和学校特点相称,恰到好处,“致广大而尽精微”,参照珍爱、高级、生动、合体、简单这五项标准进行提炼和表达,这也是学校文化“慧于中”的质量标准。对影响学校发展的纲领性计划和大事件等,需要详细研究和细致言说,如学校章程、学校发展规划、学校文化建设方案、学校安全计划、校庆方案及相关活动、经费使用情况报告等。对于管理水平处于平均水平之下的学校而言,管理的规范性和流程等就需要详细言说。
二是纲举目张。指系统思考,提纲挈领,全面带动。譬如:利用学校文化建设指标体系和标准引导言说方向,提供言说框架,解决学校文化逻辑不自洽等表述混乱、繁杂的问题,有质量地穿行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概念丛林”,培育自己的文化之树。
三是简言易行。指办学理念体系精简,守约施博,言近旨远,制度易行,图文并用,理念成分必要、简单、清晰。学校的核心价值观、育人目标、办学目标、校训、校徽和校歌等是必要元素,其余成分可以删减和各自归并。各项制度的表述要简练有用,直指核心和行为项;各种经验报告的语言表述要朴实、贴切、简短、有含金量。简易能够产生复杂,复杂之后才有简易,只有言行合一,才能检验简单的力量。
在解决制度、流程、结构复杂繁琐等问题时,画流程图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法,它能够直观地描述一个工作过程的具体步骤,也可用于设计改进某项工作过程。
2. 默会有道:学好管理默会知识
默会有道是学校默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学习之道,其标准是“极高明而道中庸”,这是一条从缄默到逐渐可见的道路,包括三种办法。
一是“寓居-亲知”的方法。此方法源于波兰尼的寓居隐喻。[3]获取默会知识的前提,是将研究者、观察者等置于与认识对象有关的具体情境中,包括对象本身的具体细节,以及对象所存在的文化实践情境,研究者自己与对象的情境融为一体。要准确把握学校文化全貌,研究者和实践者必须进入学校生活,深度寓居于此,考察学校的真实文化,并给出针对性思路和建议。
二是“学徒-偷知”的方法。此方法源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和“偷窃知识”的隐喻,[4]为学校成员和研究者提供了默会知识的学习之道。琼·莱夫和艾蒂纳·温格的合法性边缘参与方法、约翰·希利·布朗与保罗·杜奎德的偷知方法异曲同工,同时也验证和丰富了默会知识学习机制的研究。[5]莱夫从研究学徒制开始,收集了裁缝、屠夫、助产士、海军舵手等方面的学徒制案例,研究在没有明确文本的情况下,世代传承的从业知识如何传递这个问题。即个体在共同体中,有合法机会沿着从旁观者、同伴到成熟实践的示范者的轨迹前进和成长,把实践文化纳为己有,从边缘参与者一直成为核心成员。
三是“跟岗-觉知”的方法。此方法即投靠权威并紧紧跟随其岗位,在其眼前学习,通过体察和理解完成内化,并掌握默会知识。如薄弱学校到先进学校的跟岗学习、跟随名校长和名教师工作室学习、跟随大学导师学习等就属于这种学习。
3. 剩余有用:用好管理剩余范畴
剩余有用是指利用管理的明述知识的剩余范畴,掌握微妙性均衡的原理和手段,实现高质量的学校管理效果,属于学校默会文化的利用和管理之道。管理的默会知识,就是排球场上的“自由人”,其作用微妙,学校管理过程和结果是校长的直觉、经验、科学、艺术、人格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交响曲。[6]剩余有用的管理之道也包括三种办法。
一是利用冗余和模糊。管理冗余,指为管理清晰和精确运行提供润滑和缓解作用的那些看似无用、实则有用的管理成分,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管理问题。管理模糊,指学校组织特性及其成员需求的复杂性带来的不确定的、非理性的、无法量化的、对人的心情和组织氛围又影响很大的成分。利用管理冗余与管理模糊的管理手段,引导学校成员过一种有点“佐料”和有点朦胧的生活,可以参考、选择和运用如下管理方法:珍爱无用之用,关注协调职能,关注心情建设,掌握弹性,刚柔相济,把握管理节奏,使用走动管理等。
二是利用留白和间隙。学校管理留白,指引导和干预学校成员适当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为学校成员留有时间和空间的空白、管理手段与内容的空白、管理方式与能力的空白等。学校管理间隙包括职能部门的职责间隙、权力间隙、关系间隙等。用好留白和间隙,目的是引导学校成员过一种内容完整、留有余地的教育生活,常用的方式有藏修游息、逸心补劳、赋权增能等。
三是利用妥协和缺憾。管理妥协指学校管理者向被管理者的观念让步和行为让步,管理缺憾意味着所有的管理都不会完美,存在不足。合理让步,规避冲突,反思不足,用好这些妥协和缺憾,能够以退为进,赢得人心和组织进步。
美好教育生活的建设要靠价值、理性、效率、技术等这些主要管理手段实现,规范、科学、民主、高效和审美是当代管理的主流取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良好发展,是学校管理和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因为有了冗余和模糊,有了留白和间隙,有了妥协和缺憾,留有余地、十有八九、美中不足也就成了美好教育生活的一部分。
二 学校文化的分层建设
上述分类管理的重点在于区分学校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的类别,而分层建设主要指依照单体学校和教育集团等办学规模的不同层次,分别实施不同办法,推进高质量的文化建设。在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集团化办学的探索和实验,形成了名校+新建学校、名校+薄弱学校、名校+农村学校、外地名校+本地学校多种结合形式的格局,基础教育领域形成了若干个教育集团,也出现了以教育集团为单位的多个学校文化区域。
随着管理平台的升级,教育集团化办学面临治理机构升级、理念升级和机制升级等问题,面临集团、核心学校与伙伴学校文化之间逻辑和内容不当等问题,导致教育集团文化模糊一团,可能缺乏结构和逻辑,细节有纠纷,如集团发展定位和目标不清楚、集团文化表述不清楚、治理思路不清楚等。解决这类不清楚的问题,主要有如下三种办法。
其一,共享理念,“宽带”发展。教育集团所有学校资源共享、平台共享,也包括理念共享。集团文化表述切记过细过密和角度过窄,建议明确办学宗旨和目标即可,两者的表述要有高度包容性和很好的概括性,能够兼顾所有成员学校。同时,成员学校文化凝练和表述也不同程度地参照集团的价值取向,相互照应,自成一体,达到凝聚精神、“宽带”发展的目的。
其二,各美其美,独立成章。集团所有学校都统一文化表述并不是好办法,各自美丽、独立成章是有效经验。在集团办学宗旨和建设目标的指导下,每个成员学校凝练和表述自己的文化体系,包括办学理念体系和实践体系,前者包括学校办学宗旨、办学目标、育人目标、校训、校徽、校歌等,后者包括教师与学生、课程与课堂、党建与管理、公共关系与环境八个文化包。各美其美,独立成章,最后形成美美与共的格局。
其三,区别对待,灵活应变。集团化办学要求优先将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等纳入集团化管理,城乡一体,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核心学校使命在肩,其文化扩散需要更主动和更有领导力,区别对待具体情形和灵活应变不同情况,是核心学校常用的文化扩散经验。一般来说,对于不另外设立法人代表、以核心学校分校冠名的新建学校或新校区,常常采取核心学校文化完全迁移和扩展的方法来进行学校文化管理。中途合并和加入的学校,一般都是独立法人单位,对于这类学校,无论其是农村学校还是薄弱学校,如果这些学校已经有成熟的学校文化,那么就可以继续坚持;如果其文化不太成熟和完整完善,则可以适当调整和改造,但需要尊重这些学校的意愿,最后形成大家不同但大家都好的效果。
三 学校文化建设的分步工作
无论是分类管理还是分层建设学校文化,都需要共同遵循分步工作框架和细节,逐一优化其过程,才能形成高质量的文化建设和管理结果。分步工作指遵循“五步工作法”高质量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五步工作法”也称“五步十七法”,包括做好必要准备、进行全面诊断、完成系统策划、实施建设方案、固化工作成果五个步骤共17个具体办法。“五步十七法”是笔者对十余年文化建设实际经验的抽象概括和细致夯实,是依据和遵循管理过程框架而提炼出来的程序性操作知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阶段、步骤、方法和手段的集合,是学校文化建设工具箱中的重要工具和关键知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登高之梯和创新之基,属于管理基本功。[7]在遵循和使用“五步十七法”的基础上,学校文化建设分步工作需要尤其关注和深入落实以下推进点,再上高台阶。
其一,科学管理上台阶。为此,学校管理者需要学习以下几方面知识。一是学习管理的价值知识,如管理目的、管理本质、管理职能、国家教育政策和管理政策等,保持学校管理的高度。二是系统学习管理的明述知识,如管理原理、理性框架、程序性知识等,掌握管理学的诸多知识框架,减少概念误用,这样能够事半功倍,保持管理的专业性。三是学习管理的默会知识,即那些说不清道不明却又十分有用的东西,那些不想说不能说却又有实在影响的东西,要慢慢领会和掌握,然后利用冗余和模糊、留白和间隙、妥协和缺憾等管理的剩余范畴,掌握学校管理微妙性均衡的道理。四是学习当代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技术,建设证据库,利用数据驱动决策,保持管理的科学性。如此才能提高管理效能。
其二,民主管理上台阶。民主管理意识容易具备,但民主管理能力需要学习和训练。20世纪90年代以来,管理取向越来越融合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兼顾效率、质量和人性关怀,绩效的精确化计算和利他主义文化盛行,提倡组织间关系友好开放,人与人之间减少戾气、加强团结,相信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在此背景下,学校管理者需要学习和落实赋权增能思想,掌握结构赋权、分层赋权和集体赋权的方法,让学校成员有机会不同程度地参与学校管理的不同方面,愿意建言献策。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认同和拥护学校文化,自主参与建设过程,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结果的好的管理效果。人人自主,组织自转,全员受益,从而将学校管理带至成就人的至上之境。
其三,审美管理上台阶。高质量的学校文化是慧于中、诚于内、秀于外的文化。[8]其中秀于外包括人之形象、言谈举止、物态表现美丽于外,这需要从升级改造师生的审美经验开始。高质量的学校文化能够为学生学会过美好生活和审美人生打下坚实基础。而价值系统是人生支柱和美好生活的核心,因此必须让道德复兴,让精神繁荣,让意义闪亮。学校文化建设要形成“让生活值得一过”的最佳方案,通过强化意义、培育美德、学习价值等方法,完善师生的价值系统;通过平衡结构、创造闲暇和养护友谊三种方式,提高师生双方的良好生活能力;通过欣赏当下、升级快乐、创造惊喜等方法,改造教师的审美经验,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趣味,以更好地引领民族未来的审美方向。[9]
学校文化建设就是学校全部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生活本身,就是学校日常管理的过程,就是学校循证改进的过程,就是学校特色形成的过程。高质量教育是框架清晰明确、细节精微审美、质感饱满优良的教育,高质量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持续乐观地投入学习,帮助学校掌握系统思考与整体改进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工具,建设价值驱动型学校,形成诸多高质量教育群落,引导学校成员过一种气质优雅、举止从容、内容完整、精神健康的美好教育生活。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张东娇
来源:《中小学管理》 2022年12期
 

版权所有:港澳资讯网